盐都区仰徐村的富民之路
“我儿子是干大买卖的”
仰徐村一组的村民徐兆华今年73岁,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徐兆华每天的生活是这样的:上午,他出去锻炼身体,照看一下自家门前的一棵银杏树,然后买菜烧饭;吃完午饭之后,几个固定的牌友就聚集在一起,打打牌娱乐一下;到了晚上,徐兆华早早地洗漱完毕,上床看电视,直到睡觉。日子过得相当悠闲。
如果你问他为什么过得这么悠闲,他会很高兴地说:“儿女孝顺、能干,不用我操心!”如果你问他,儿子是干什么的,他会很得意地说:“我儿子是干大买卖的!”
徐兆华的儿子叫徐文清,中专学历。上世纪80年代,徐文清曾经短暂地在燕舞厂学过电工。电工生涯对于徐文清而言,有两大影响:第一,是他在学习电工期间,结识了后来的妻子周秀华;第二是他通过这段时间的思考,确定做电工养不活自己。要发达,必须另谋出路。
1994年,徐文清结婚了。婚后夫妇两人一起去了上海打工。徐文清工作的单位是一家运输公司。几年后,运输公司改制给个人。刚有了些积蓄的徐文清便和朋友合伙,一起把公司盘了下来,成为股东。
运输公司的主要业务,实际上就是码头调度。甲方的货到码头了,徐文清接收货物,组织人手、船只再将货分流到乙方、丙方、丁方等其他地方。徐兆华说,用时髦的话来说,他儿子就是搞物流的。
说到这里,徐兆华就笑得合不拢嘴。因为儿子的工作,根本不需要什么实物成本,工具用的都是码头的,船只都是船家的,本人只需要组织人手就可以了。在徐兆华看来,这简直就是天大的便宜事。
“现在这栋房子,前前后后20几万元,就是儿子买的。”徐兆华一再要求记者,一定要去家里看看。
徐兆华的家是一栋上下两层的小别墅,实用面积200多平方米。别墅的墙面上贴满了粉红色的瓷砖,正门前有一个欧式的拱门,屋顶上还立着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如果不是院子里晒着一筐萝卜干,很难相信这会是农民的住房。
走进徐家大门,一套豪华的组合沙发十分惹眼。宽大的沙发上还罩着大红色的毯子。徐兆华揭开毯子,让记者看看清楚:“真皮的,11000块,全是儿子买的。”
其实徐文清常年住在上海,一年里回来的次数不算太多。在上海,他还有另一栋房子。当年,一栋房子16万多元,附带两个上海户口。于是,徐文清的妻子和孩子就成了“上海人”。
为了照顾父亲,徐兆华的几个儿女商量好了。生活费由儿子承担,烟酒钱由女儿们出。所以,虽然儿女不在家,徐兆华的日子依然过得十分滋润。如果他想孩子了,就直接去他们那里住上一阵子。
徐兆华显然对自己的生活非常满意,临别的时候,他指着手上的戒指说:“这个,也是我儿子买的!”
在仰徐村,像徐兆华这样的家庭很多,儿女外出工作,赚了不少钱,然后买房子孝敬老人。徐兆华这样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全村有245栋,400多平方米的别墅也有不少。
“书记,第一筐草莓送给你”
草莓大棚,是仰徐村近年来高效生态农业的一个重点项目。按照仰徐的规划,应该把村里的土地集中起来,搞草莓和葡萄高效种植,并在将来形成一个草莓和葡萄的采摘园地,发展旅游休闲业。
在草莓种植田头,记者遇到了草莓种植户李万选。李万选以前是该村的农民,手上有几亩田,每年有几千块钱的收入。他告诉记者,去年的时候,村里开始推行草莓大棚种植。一开始,李万选不是很相信种草莓会赚钱,不打算投资,持观望态度。后来投资的人几乎都赚钱了,李万选才赶紧投入资金,开始大棚种植。李万选一下子投入了10个大棚,每个大棚年底将有1万多元的净收入。也就是说,李万选年底大概会有10万多元的收入。
“现在真后悔,早知道这样,当初就早点投资了。”李万选说。
对于农民种植草莓,仰徐村是有准备的。潘黄镇也给了许多优惠的政策,想了一些扶助种植户的办法。对于农户而言,如何解决种植草莓的技术问题,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为此,村里专门以5万元的年薪,聘请了两位从事草莓种植的老技术员,专职现场指导。杨学仁就是其中之一。杨学仁告诉记者,他从1988年就开始种植草莓了,每年都能有不少收益。后来年纪大了,不能干农活了,就开始指导别人种植草莓。因为技术好,经验丰富,杨学仁一度被草莓种植户尊称为“草莓神仙”。去年,杨学仁被仰徐村从别的乡镇“挖”过来,指导草莓种植。
当着记者的面,杨学仁对李万选说:“你放心!今年你肯定赚大钱,不赚钱,你拿我是问!”
在仰徐村,草莓成熟之后,一律由村里统一代为销售。现在仰徐的草莓,已经成功打入上海市场,颇受好评。
在草莓大棚基地里,记者看到了一份草拟的喜报,上面写着:2008年11月16日草莓采摘上市,销售形势很好。特向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报喜!感谢领导长期来的关心和帮助。
在潘黄镇镇政府门厅里,记者看到了正式的喜报。潘黄镇党委书记陈志会说,当初上草莓项目的时候,农户曾经和他有个约定。如果草莓销售得好,第一筐草莓就送给陈志会。
11月20日,仰徐村的草莓种植户们敲锣打鼓,将红彤彤的喜报送到了潘黄镇政府。种植户看到陈志会的第一句话就是:“书记,第一筐草莓送给你!”
“这个问题,我要研究一下”
潘黄镇党委书记陈志会经常说的话是:“这个问题,我要写文章研究一下。”潘黄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陈书记说这句话,就表示他有些问题一时想不清楚,需要思考研究。接下来的时间里,陈志会肯定要四处调研、走访考察,然后用一篇文章解决这个问题。
陈志会现在考虑的问题,实际上是由草莓丰收带来的。2008年仰徐村的草莓丰收,给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这个可喜的景象背后,是整个潘黄镇和仰徐村作出的全面努力。政府牵头推荐项目,聘请技术指导,解决土地问题,做好后勤工作,帮助后期销售。这一系列的努力,再加上农户自身的勤奋,才换来了草莓丰收的景象。
这个举措,带有很强的试验性质。陈志会形容,这是“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一个新的尝试。但问题在于,仰徐村的成功,是不是就意味着整个潘黄镇都能借鉴?是不是就意味着,政府做好了许多辅助措施之后,就能够让高效农业生根发芽?
很难说,仰徐只是一个尝试,只是陈志会推广高效农业的一个试点,想要全面推广起来,还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持。
为此,陈志会写了一篇名为《找准乡镇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着力点》的文章。在文章中,他认为,乡镇应该明确定位,扮演好农业现代化“统”的角色。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最基本的经营体制,然而根据我们的切身体会,在目前运行过程中,多数存在着以分为主或有分无统的问题,产生了诸多不可回避的矛盾,制约了农村改革发展。一方面,以户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与农村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要求不适应。具体表现为:土地经营过于小而散,经营方式过于单一,生产信息不灵,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易推广,农业集约化过程难以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村民不具备统的基本条件和能力,难以统、统不了,县以上的党委政府又因为一些因素,不便统、不宜统。乡镇作为农村基层生产经营的直接组织者,离农户、农民近,由乡镇党委政府扮演统的主角便成为最佳选择,这样既能有效解决统的主体模糊问题,又能更好地发挥乡镇在处理“统”与“分”关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陈志会说,由乡镇出面来“统”,可以带来许多便利,便于组织人力、物力实施到位,解决了一家一户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基础条件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经营积极性。节约了成本,增加了效益,使得大多数农户由此获益。这就好比一盏路灯,一个人在路灯下,可以享受灯光,十个人在路灯下,同样可以享受灯光。这样就节约了资源,节省了成本。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
财经速递
网站地图
专业知识水平考试:
考试内容以管理会计师(中级)教材:
《风险管理》、
《绩效管理》、
《决策分析》、
《责任会计》为主,此外还包括: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
《中国总会计师(CFO)能力框架》和
《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试:
包括简答题、考试案例指导及问答和管理会计案例撰写。
-
初级会计职称招生方案
·特色班
·精品班
·实验班
初级会计职称网上辅导 -
中级会计职称招生方案
·普通班
·特色班
·精品班
中级会计职称网上辅导
专业知识水平考试:
考试内容以管理会计师(中级)教材:
《风险管理》、
《绩效管理》、
《决策分析》、
《责任会计》为主,此外还包括: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
《中国总会计师(CFO)能力框架》和
《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试:
包括简答题、考试案例指导及问答和管理会计案例撰写。